《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宜兴市和桥实验小学 黄雨丹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8课,《美丽文字民族瑰宝》围绕中华民族的文字展开。
本课由四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丰富多样的文字”,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我国不仅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许多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古老而优美的汉字”,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汉字一路走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不同的书法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意蕴隽永的汉字”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每个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古代文化信息,反映了中华文化发展演化北的历史轨迹,人们可以从中体会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第四个板块的话题是“影响深远的汉字”,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汉字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且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
学情分析
从学前教育开始,孩子们就在不断学习汉字,积累汉字,使用汉字,孩子们对汉字并不陌生,但因为汉字历史久远,他们对汉字的演变的过程及发展历史并不了解,对汉字的深层次的意义也缺乏理解。本课采用“认汉字之多、溯汉字之源、赏汉字之美”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汉字的发展历程以及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将汉字发扬光大的理想信念。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本课的教育对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必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语言文字的多样性以及汉字发展的历史特点。
2.通过辨识甲骨文字或阅读有关文字的故事,不断寻找、发现汉字的历史和特点,初步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欣赏汉字之美,对我国汉字文化产生喜爱之情。(重点)
3.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难点)
教学学法
1.教法:情境创设法、提问法、启发诱导法
2.学法:查阅资料、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小调查、书签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丰富多样的中国文字
一、观察社会生活,了解多样文字
1.师:同学们,之前我去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遇到了一位藏族孩子,在国旗升起的那一刻,他露出了自豪的微笑。临走前我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在一张纸上写下了这些文字。
出示课件: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一句藏文。
提问:你们能认出字条上写的什么字吗?
预设:藏文,但不清楚写得什么内容。
2.追问:你们还在哪里见过藏文?
预设:旅游、电视、人民币等。
3.出示图片:100元人民币图片。
观察:在人民币上,印有五种民族文字。你能辨认出来吗?
小结:人民币上的文字有汉字、蒙文、藏文、维吾尔文和壮文。
4.追问:你还见过哪些少数民族的文字?
学生分享。
5.出示教材第62页内容,不同民族文字写的“我是中国人”。
问:看看这些文字,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原来那个藏族同学在纸条上写的“我是中国人”。
预设:原来我们国家有这么多种文字啊。
小结: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这些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们共同书写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二、学习法律法规,初步感知汉字
1.提问:在我国丰富多样的文字中,你们最熟悉哪种?
预设:汉字。
2.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小结:中国地域辽阔,方言众多,为有利于我们各民族之间相互沟通、交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明确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充分彰显了汉字的凝聚力。
【设计意图】从生活入手,增强教学的生活气息,拉近教学与生活距离,体现教学的生活味儿及亲切感,同时自然引入新课,学生充分感受文字的多元及丰富,再渗透法治教育。
活动二 追溯汉字之源
1.提问:根据课前调查,你们知道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是什么吗?
2.介绍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故称为甲骨文,也叫契文、卜辞、龟甲文字。瞧,它们来了!
3.甲骨文之旅
出示甲骨文“车”,猜一猜是什么字?
师:让我们乘坐着商朝时期的马车,穿越时空,一起去领略那些古老文字的魅力。
出示甲骨文“日、月、山、水、木、羊”等文字。
提问:你们认识这些文字吗?请将它们对应的通用规范汉字写在书本63页的田字格里。
出示答案:同学们,看看答案,你猜出了几个字呢?你是怎么猜中的?试着用一个具体的汉字说一说。
学生回答。
师:日月、山水,从自然观到动物,一切就像在眼前一样,好像一幅幅图画。我们的祖先就是在观察大自然和劳动体验中创造了汉字,如此生动形象。
4.补充:甲骨文的十二生肖
师:来看看甲骨文的十二生肖,和同桌两人分交流分享,找一找你和家人的属相吧!
小结:汉字与绘画同出一源,早期汉字与以写意为特点的中国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汉字的这种写意性形体使得人们很容易根据字形去判断它所表达的意义,这是其他文字无法比拟的,也是汉字独特的魅力!
【设计意图】以“甲骨文”的探究为突破,追寻汉字的源头,并通过“猜文字”活动增强此环节的趣味性及生活性,突出汉字的古老及顽强,增强自豪感。感受古文字的魅力,深化的汉字文化的源远流长教育。
活动三 探寻汉字之变
博物馆解说员
过渡: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许多名胜古迹和出土文物中,都能发现汉字的踪迹。请你当一名解说员,带大家一起领略不同时期的汉字风采吧!
课件出示文物,请一名学生上台解说。
提问:看了这些文物,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2.汉字发展历程
师:结合课前调查,读一读阅读角66页的内容,谁来说一说汉字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出示汉字演变图。学生回答。
2.出示甲骨文“木”字。
师:以“木”字为例,请大家观察不同时期“木”字的演变过程。
学生观察“木”字演变的过程。
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
小结:这就是“木”字演变的过程,从栩栩如生的图形,变成方块字,在演变中不断完善,凸显了汉字方方正正,四平八稳的特点。这其中无不凝聚着祖先的聪明才智。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赏析单个字之变为支架,立体、生动地表现汉字演变特点,这种“形态之美”又为即将进行的“意蕴之美”埋下了伏笔,作好了铺垫。
活动四:欣赏汉字之美
1.过渡:在汉字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书法艺术更是徇烂多彩,异彩纷呈,是中华艺术宝库中的重要元素。让我们一起欣赏汉字之美吧!
出示王羲之《兰亭集序》。
师: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其作品《兰亭集序》更是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洋洋洒洒跳舞一般的笔法让后辈学习书法者望而生叹。
问:你了解王羲之吗?谁来说说。
出示《入木三分》成语故事。
问:在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书法作品,知道哪些书法家呢?请根据课前准备,将搜集到的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资料进行小组内的分享交流。
学生代表全班分享。(如果班里有学习书法的学生,可让学生多展示)
2.欣赏楷书四大家作品。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的作品。
3.自制书签:
在书签上认真书写自己喜欢的几个字,与同学互赠。(可教师准备,也可学生自备)
部分优秀作品展。
小结: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书法名家辈出,留下风格各异的书法作品。看来,汉字不仅是书写记录的工具,还是了不起的艺术宝库!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赏析汉字之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以书法家的人格魅力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在“自制书签”活动中培养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在一个个汉字的引领下,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寻找了丰富多样的文字,领略了古老而优美的汉字的魅力,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也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希望同学们认真书写好汉字,用实际行动传承中华文化。
板书设计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